新闻资讯

传统教材发行利益格局生变,教育出版升级换代生死攸关

针对当前我国教材建设还有很多“课”要补、有很多“坎”要过的形势,近日,教育部在京召开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大会,至此形成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及其专家委员会、教育部教材局、课程教材研究所,集决策、实施、研究三位于一体的工作格局,为推进教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紧跟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出版社与高校图书代办站在教材图书推广发行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教材出版发行的“互联网+”从“讲概念”到落实的转变,2018大学出版社新优教材项目合作洽谈会暨社站合作研讨会于5月24日~25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来自全国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直属出版社、高校图书代办站等的120余人与会。


1.jpg

新形态教材加平台或将成为标配

引发大学社焦虑 是投还是不投?


在与参会人员的交流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出版社都会将话题聚焦在数字化教材与平台的开发上,新形态教材与平台的展示成为新优教材合作洽谈的重点。正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叶青所说,目前出版机构的教材结构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是教材的呈现方式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90后甚至是00后学生越来越习惯于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立体化教材出版得以实现。在常规的课件、PPT、题库之外,立体化教材已经能够实现动态演示、学习效果测评、师生答疑互动等服务。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在会上同时提到了“一书一码”教材的研发。通过二维码和刮涂码结合的形式,每本书对应一个账号,只有获得账号的购买者才能获得权限,享受与图书配套的增值服务,在线与教师进行互动、参与在线考评等。据介绍,借助“一书一码”技术,出版机构可以在生产环节进行防盗版管理,发行单位可以进行防窜货管理,消费者则可以进行扫码查询真伪。通过对后台师生使用行为的监测,出版机构还可以进行选题策划和精准营销。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已经能够实现数字化教材和数字资源平台搭建的双向互动。除了开发《针灸基础学》《妇产科护理学》等数字化教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医学分社还开发了中国医学影像资源服务平台和国际针灸教育数据平台,并为中国医学影像资源服务平台配套开发了“医学影像‘十三五’规划‘互联网+’创新教材出版工程”12本,为国际针灸教育数据平台配套了“国际针灸教育与科普系列丛书”10本。


事实上,出版机构都有开发新形态教材和数字化平台的共识,然而正如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袁亚春所说,“从教育出版来看,加快推进教材形态创新,开展教材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服务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新型学习空间建设,已成为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化应用服务示范工程的重点,但是大多数出版社对此其实并无多少准备,吃得不透,底气不足,解决方案缺乏。”


湖南大学出版社社长雷鸣就多次提到,对于中小型大学社来说,经典教材不进行数字化升级就很容易被“挖角”,新教材没有数字化元素就会失去竞争力,然而在单本教材销量下滑的情况下,开发数字化配套服务的压力是巨大的,既缺乏人才也缺乏平台,数字内容开发同样会涉及质量把控、政治意识形态管理等问题。此外,数字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如何搭建等也都是问题。这些都是目前中小型出版社仍在观望新形态数字化教材及平台开发的重要原因。

3.jpg

发行链条变“短”

线上发行渠道成为“必争之地”


“互联网+”在推动教材内容升级的同时,也让线上发行渠道成为了社站的“必争之地”。近几年社站对接会上出现了多个新面孔,重庆材库易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不约而同推出了教材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线上教材管理平台的应用领域涉及教材出版、征订、销售、供应、结算、统计整个教材产业链。通过线上数据的监测和分析,教材管理平台在一定意义上能够辅助院校实现教材在线选用指定、审核,报订信息化、标准化管理;为经销商提供准确订单及结算服务;为出版社提供建设自身产品、服务、品牌的数据支持与解决方案。


尽管功能强大,不少出版社和代办站对于线上教材管理平台仍有所疑虑。一是目前这些系统仍处于开发早期,系统稳定性及支撑服务尚需提升;二是担心数据泄露;三是存在同业竞争。更为重要的是,线上教材管理系统在缩短发行通道的同时,改变了传统教材发行固有的利益链条,需要有新观念的注入。


出版机构也在加强对发行渠道的有效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重点关注产品流向和市场规范合作,重新鼓励区域经销单位签署市场规范自律约定,实行批销白名单制。电子商务业务正在有序开展,据高教社销售部主任冯拥军介绍,高教社将尝试在线上创建经销单位,与电子商务领域实力较强的经销商进行合作,将部分线下发行业务转到线上。当然,合作的产品与线下是有区分的,采取专项业务合作。如果合作关系良好,不排除与有优势有能力的合作伙伴展开全品合作。在冯拥军看来,电子业务是高教社发行营销模式转型升级的探索,目前并不过于强调线上销售规模。西北大学出版社的天猫旗舰店将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


由高校出版社图书代办站服务中心编印的《高校教材图书征订目录》已经编发30余年,免费发送到全国各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职高专、中职技术学校教材图书供应部门,千余所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供货商,各省市新华书店及部分民营书店,并由全国各地高校图书代办站直接送到院系用于征订。从今年开始,《书目》在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上推出全新网络版。《书目》网络版通过互联网与各高校教材图书供应部门、图书馆、校园网及高校图书代办站、国有民营书店对接、互通,更加方便查询和采购。


代办站则积极打造升级“校园书店”“数字书店”和“专业书店”,抓住“全民阅读”的契机,以教材巡展、讲座论坛等方式,提升院校服务。不少代办站已经建立线上销售平台。


可以看出,随着发行链条的逐步缩短,出版社与终端的对接将成为必然,终端服务能力始终是出版社要重点强化的。

4.jpg

高校将成为无纸化教学“试验场” 

数字教材服务亟需“转场”升级


教育部近日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知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从2018大学出版社新优教材项目合作洽谈会暨社站合作研讨会上可以获悉,由于教师选用教材及学生购买习惯出现变化,高校教材销售收入减少、销量下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为了加强竞争力,大部分教材出版机构还是会选择投入巨资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教学需求。从目前来看,出版机构的数字化服务仍然相对“保守”,大都围绕着纸质教材进行开发,相当于提供纸质教材的数字化增值服务。面对出版机构火热的数字化教材开发浪潮,有出版人预言,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整体规划,新技术的发展将不仅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还会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意味着院校完全可以进行无纸化教学,而高校极有可能成为无纸化教学的“试验场”,以纸质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将会被完全颠覆。围绕纸质教材的数字化行为显然无法满足“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大势。

事实上,高校教材市场的萎缩不只是出现在国内,许多国际教育出版集团的高校教材销售收入也出现了锐减的现象。为扭转盈利低局面,同时解决教材价格高、供应不及时的问题,以麦格劳-希尔集团、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培生教育集团为代表的国际教育出版集团痛定思变,推出了数字教材租赁和费用全包模式。


以培生集团为例,高教教材销售收入在整个集团的占比为25%,但在过去几年,这项业务的盈利都在下滑。为改变这种局面,培生集团于2016年实施了“数字直达”(Digital Direct Access)项目,学生在秋季开学第一天就可以拿到数字课件,比起购买纸质教材费用节省60%。在过去两年,培生集团先后通过提供2000多种电子教材租赁、下调电子书租赁价格及提供纸质教材租赁等举措实现了高校教材销售的“反转”。


2017年,培生集团的费用全包模式新签了210家高校,合作的高校总数超过500家。与之类似,圣智学习出版集团从去年10月开始与数百家高校合作推出费用全包访问模式。该公司还将从今年8月起,推出无限订阅服务(Cengage Unlimited)。这项服务涵盖其70多个学科、675个课程的2万多种数字教材。学生通过使用控制面板或登录学习平台MindTap和WebAssign即可访问平台内容,有每学期119.99美元或每学年179.99美元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为了方便学生购买电子教材服务,美国教育部允许教育机构将图书和辅导材料的费用纳入学生学费中收取,但要保证费用低于市场价。学生只需在交学费时多交一笔课程费就能在线访问课程内容,另交一笔费用还可以拿到定制版纸质教材。部分机构还将数字教材租赁和费用全包模式嵌入到学校的管理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系统进行自主选购。据悉,目前使用数字教材租赁和费用全包服务的高校已经达到上千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尽管数字教材租赁和费用全包模式仍存在不少操作难点,国际教育出版机构也不断对这种模式进行调整,但是可以看到的是,高校教材的无纸化及模块化服务正在探索中逐步实现。

上一篇:广东:“互联网+”提升中职生就业质量

下一篇:没有了